博客主页 💩
博主头像
CHI's blog
:今春不见桃花

Blog:

CHI's blog
2023年5月22日
中雨 💩 shit 🏖️ 21℃
已经很久没有记录了。 今天好霉,手机摔坏了,还好有潘潘雪中送炭,能让我至少今晚不会失联。 本来说今天下午先去朋友那里取一些考研的书,然后去教室读书。进学校东门拿手机扫了通行码,然后开始往生活区骑。骑到半路摸了一下口袋,手机不见了,然后又回头找手机。结果发现手机和手机壳已经分家了,手机倒扣在地上,我翻过来后发现手机已经摔得稀碎,屏幕根本点不亮了。。。 和家里沟通了一下,下单了iPhone14。真是让本不富裕的孩子雪上加霜。这可能是今年最大的一笔支出了。 事后我妈安慰我说破财消灾,希望是这样吧呜呜呜。。。 这个月学习状态真的很差,又是比赛又是聚餐又是通宵喝酒。健身也没有认真去健,后半月基本上每天下午带训练。 应该做些改变了,离考研时间越来越近了。
最新
无标签
《鱼没有脚》约恩·卡尔曼·斯特凡松
分类: 读书笔记
简介:摘录世上最痛苦的事一定是从来不曾尽力去爱船艺就是自由。不过自由也在于你知道自己不能依靠任何人,任何一个人,也绝不能依靠你的祷告,因为天堂的仁慈被远远抛在岸上。你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大海让我们成为男人。你能在海上找到安宁。在那里你能找到一种广阔和高深莫测,用以安抚、宽慰和减少生命的种种困境。人们在陆地上有各种烦恼、摩擦、挫折、相处的需要和义务,你凝视着海浪,感受存在如何在你的胸膛里平静下来。接下来也许会起风,海浪高过船头,越来越高,越来越高,而波谷那样深,你几乎能看见海底,仿佛它正升向海面,要把你带走。有些事情改变了一切。有人死去,你就会开始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太阳系的行星,花儿怎样在细雨中低头,一个人吻你或不吻你,语言中闪烁的光芒都会不同。当你愤怒的时候你只想保持愤怒。我们哭泣,因为语言并不完美,无法一路抵达生命的至深处,甚至无法触及深渊的一半,我们的眼泪在语言停止的地方开始,它们是来自深渊——那片完好无损的深渊——的信息吗?对迷信、鬼魂之说和超自然力量感到恐惧,相信神秘事件的存在,这些迹象一方面是由过度活跃的想象所导致的神经紊乱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自控力的缺乏。没有音乐的世界如同没有光芒的太阳,没有喜悦的笑声,没有水的鱼,没有翅膀的鸟。修复生活居然这样困难?假如一辆车抛锚了,你只需要打开引擎盖,检查一下发动机。但假如生活抛锚了,你能打开什么检查呢?内疚也能啮咬一个没有过错的人。她梦想自己被送上月球,只为了能睡一觉,歇一歇,她的疲乏变成了她血液中的沙粒,日子不断拉扯她的神经,使之变成一根颤动的弦,每个小时都在弹拨同一首平淡无奇的歌,关于疲乏、失眠和麻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并不是金字塔的建造、拿破仑的胜利和大英帝国的扩张,而是第一次张嘴说话,第一次尝试站立,或许没有什么比看着一个生命成长更伟大。无以言表的东西会更快地潜入我们的内心,让变化更迅速地发生,而那些说出与写出的话反倒更容易抵抗,让它们噤声就好。我们能让言语噤声,却不能让暗示噤声。文字的世界一直是他多年以来的避难所,是他欢乐的源泉,可如今在表哥表妹的陪伴下,他产生了一种不适感,这些书突然显得幼稚,这让他十分难过,就像失去一个朋友,就像世界的光芒开始暗淡。敌人希望我闭嘴,只要我闭嘴,哪怕只安静片刻,他就会允诺你们美好的东西,清净,他说,你值得拥有,他给你糖吃,一颗、两颗,还有第三颗,直到最后你发现自己若离开了糖,连一天都熬不过,他就赢了。你让我闭嘴,可你不知道他的伎俩,你不了解他是一个善于伪装自己的专家。也许常常出于自欺,让自己显得更漂亮,也许常常出于懦弱。我们把沉默变成谎言,变成背叛。很少说出全部真相,也因为如此,永远不会拥有正直。难道是因为我们不敢面对自己,不敢面对我们创造的世界吗?难道人的生命仅由逃避和幻觉组成?也许我们永远不会说出全部真相。有时候半个字也不说,我们总是缄口不言,让生活更易于操纵,避免不愉快。时间改变了我们所有人,它在飞驰,却放慢了我们的速度。有时候,我们好像正试图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拖住时间,否认一切都已经改变并将继续改变的事实,尤其是那些意义重大的事情,尤其是每向前迈一步我们都更接近自己消亡这样的事情。星座和它们的奥秘随着黑暗移动,我们脚下的地球以每小时十万多千米的速度在黑色的太空中飞驰,可我们不停地努力压制这种感觉、这种必然和这个事实——人类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的生命是鸟儿的歌唱、海鸥的鸣叫,随后陷入沉默。大海真的漫无边际,也许它比人类创造的语言和其他事物都要宽阔,即便如此,大海也无话可说。因为和你在一起,生命是一支甜蜜的舞蹈,一个漫长的吻,你的吻永不冷却。生命充满狂风骤雨,你眼中的光芒永远照亮我前行的路。当我们没有一点真实的想法,没有任何想法时,我们会感到痛苦,我们是谁?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我们永远在对立的事物之间犹豫不决,究竟是留在枪声里,还是留在那些安然无恙飞起的事物中——也许我们既是猎人,也是猎物?评价这本书读下来感觉逻辑很难梳理,它像是把时间推进又拉回,所以读起来很不通顺。但是它其中又偶尔闪过几句让人眼前一亮的金句。读起来很费劲,并且没有什么感想。暂且记录下来一些摘录。如果有后续就再更新吧(十有八九是不会再读了😂)。
2022年8月31日
置顶
无标签
关于友链互换的说明
简介:关于交换友链的一些说明和注意事项~
2022年8月30日
置顶
无标签

新疆😎帕米尔
关于友链互换的说明
简介:关于交换友链的一些说明和注意事项~
浩鲸前端开发实习生面试记录
简介:有关前端实习生面试的一些被问到的问题,在这里记录一下。
关于掘金Node+React实战的一些看法
简介:最近正在跟着稀土掘金的课程《Node+React实战:从0到1实现记账本》一文学习前端开发。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收获是肯定的,在这其中也产生了一些作为初学者的看法。下面就目前的学习进度而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何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出类拔萃: 理想人生实现指南》
简介:《如何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出类拔萃:理想人生实现指南》作者:罗伯特•格林编辑推荐:☆ 脱离兴趣的努力只是一场机械的劳作,遵循内心的召唤才是达到精通的关键遵循内心的召唤能够让我们经受住成功过程中的痛苦——自我怀疑、单调乏味的练习、不可避免的挫折、嫉妒者无尽的冷嘲热讽……让我们有动力克服任何困难;而当我们感到无聊和不安的时候,我们的头脑就会停止运转,我们就会变得越发消极,更遑论成功了。☆ 借25位古今各个领域的大师的智慧,启迪自己的人生本书的观点基于大量神经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有关创造力的研究,以及历史上16位杰出的大师们的传记,包括达•芬奇、白隐禅师、本杰明•富兰克林、莫扎特、歌德、济慈、法拉第、达尔文、爱迪生、爱因斯坦、亨利•福特、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舞蹈家玛莎•葛兰姆、发明家巴克敏斯特•富勒、爵士艺术家约翰•柯川以及钢琴家格伦•古尔德。还详细采访了9 位当代大师,他们是神经学家维莱亚努尔•苏布拉马尼安•拉马钱德兰, 人类语言学家丹尼尔•埃弗雷特, 电脑工程师、作家、科技创业公司的幕后操纵者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建筑工程师圣地亚哥• 卡拉特拉瓦等。☆ 将大师们的智慧凝练成6大方面37项策略,掌握它们,你也可以成为天选之人!教你如何发现兴趣、积累沉淀、吸收导师力量、处理人际关系、训练多维思维、融合直觉和理性,帮助你在面对择业等重要人生选择时,不仅有方向、不迷茫,还能释放内心的激情,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进而更好地掌握现实、他人及自我,实现理想人生。内容介绍:本书为畅销书《权力的48条法则》的作者罗伯特•格林的又一力作,通过分析生物学家达尔文、画家达•芬奇、音乐大师莫扎特、发明家爱迪生、科学家爱因斯坦等16位历史上的大师的生平,并采访包括神经学家拉马钱德兰和工业设计师坦普•葛兰汀在内的9位当代大师,揭示了使他们成功的特质和普遍因素。他们中有的天赋异禀,有的资质平平;有的出身富裕家庭,有的在穷人区长大。为什么这些天赋、出身和所处时代都差异巨大的大师们能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做到出类拔萃?这是因为他们都遵循了相似的人生道路: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并深耕其中,最终达到精通。作者萃取了这些古今大师们的智慧精华,并将之转化为普通人也能用的37项策略,帮助读者在面对择业等重要人生选择时,不仅有方向、不迷茫,还能释放内心的激情,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进而更好地掌握现实及自我,实现理想人生。作者介绍: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和公众演说家。他出生于洛杉矶,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曾任著名杂志《纽约客》《时尚先生》的编辑和自由撰稿人,已出版的图书有《权力的48条法则》《诱惑的艺术》《战争的33种策略》《第50条法则》等,在商界、历史学界、音乐界,都有众多的追随者。2022.10.28摘录首先,你必须把自己试图获得精通力的尝试看作及其必要和积极的事情。其次,你必须使自己相信:人们是通过生活中的行动来获得与之匹配的思维和智力的。精通力:一种能更好地掌握现实、他人及自我的能力。思考我们在接触一项新事物的时候总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好奇心,但是当我们开始探索,逐渐深入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的未知与阻碍。此时大多数人会选择退却,掌握新事物也就宣告失败。但当我们去模仿,去寻求帮助,进入到一个入门的阶段后,才会逐渐进入探索的状态。人类的600万年的发展使得我们形成了具有思辨能力的大脑结构,想要在一生中打破这种构造的想法是不理智也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在这种构造下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与之对抗。就像水上运动一样,从未接触过的人以为这种运动很好玩,可能玩一两次仍然对其抱有新鲜感,但当开始进入一个系统的训练过程后,又会觉得十分劳累而打退堂鼓。但是只有真正训练过后,才会有一定的水性,才能掌握水上运动的技巧和诀窍,此时才是享受水上运动。这仅仅只是体育运动,那种需要大量思考和研究的事务想必更甚之吧。2022.10.30摘录充实的一天会带来安稳的睡眠,充实的一生会带来安然的长眠。我们所有人生下来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基因方面来说,这种独特性被刻在我们的DNA中。我们是宇宙中绝无仅有的存在——我们这样的基因组成以前从未出现过,之后也不会被重复。在古今伟大任务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阶段,他们所有的未来力量都在蓄势待发,就像蝴蝶在蝶蛹时期一样。他们人生的这个阶段——一个一般持续5 10年、主要靠自我指导的学徒阶段——很少收到关注,因为他们在这个阶段不仅没有伟大的成就或发现,并且通常与其他人没有太大差别。然而在他们平凡的表面之下,他们的思想正在以我们看不见的方式转变着,蕴藏着他们未来成功的所有种子。学徒阶段的目标不是金钱、一个好的职位、一个头衔或是一张文凭,而是你思想和性格的转变——你通往精通之路的第一次转变。你必须选择能够给你提供最大学习可能性的工作单位和职位。实用的知识才是你的终极能力,而且会在未来数十年后给你带来回报——远比你在一个看起来很能赚钱但提供的学习机会极少的职位上可能挣的微不足道的薪水要多得多。这意味着你要迎接那些能让你变得更坚韧、更好的挑战,因为通过这些挑战你会得到关于自己的表现和进步最客观的反馈。不要选择那种看起来轻松舒适的学徒生活。你要尽可能地把这些技能简化成一些简单和必要的东西——你需要擅长的核心技能,以及可以练习的技能。像体育锻炼一样,了解了它将带给你的益处,你甚至可以从这种痛苦中获得一种反常的快乐。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你都必须直面任何无聊,而不要试图去回避它或抑制它。因为在你的一生中,你会遇到很多单调乏味的情况,你必须培养自己用自律应对它们的能力。在一项技能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地投入2—3小时,好过注意力分散地磨蹭8小时。你需要尽快融入你正在做的事情当中。不练习、不学习新技能的人永远不会有恰当的分寸感或自我批评意识。思考要在最能学习的年纪(学徒时期)充分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使得自己充实起来,这是一个厚积的过程。就像是在给油箱加油,只有加够了足够的油后,车才能行驶得更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不断给予自己挑战,提高自己的阈值,使自己眼界尽可能地广阔的同时,让自己的知识水平或者技能熟练度尽可能地向深处发掘。细化到每一件事情而言,我们更应该集中注意力去做某一件事,也就是分配整块的时间去专心学习,这对于我们想要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此时碎片化学习的方式可能就不是那么的实用了。但这并不是全盘否定了碎片化学习的功效,碎片化学习在我们学习某些事情(如背单词等)上还是有着独到的功效的。自律其实很难说是一种享受,我认为自律带来的快乐更主要体现在我们经过自律后感受到自己的提升或成长后的自我满足感。自律本身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想必谁都不会很享受七点半起床的那种困意吧,能起来的人更多享受的可能是“我成功在七点半起床了”的成就感。其实很多需要靠自律完成的事情都是这样:起床、健身、学习等等。我不否认有的人是真心享受做这些事情时的快乐,但我觉得更多的人还是享受的是经过自律后所带来的一种成就感吧。2022.11.04摘录年轻时重要的是,训练自己如何用少量的钱过活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青春活力。学徒阶段的本质——没有人会真的帮助你或给你指明方向。事实上,你成功的机会很小。如果你渴望学徒式的训练,如果你想学习如何达到精通,你必须靠自己,并付出极大的努力。当你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你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学习和吸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必须试着像孩子一样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别人比你知道得更多,你需要依赖他们进行学习和安全地度过学徒阶段。你要抛弃你对一个环境或领域的全部先入之见和任何自命不凡的感觉。你要无所畏惧。你要和人们互动起来并尽可能深入地参与到他们的文化中。你要充满好奇心。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你的思维就会打开,你就会渴望去学习。通过严格的训练——精神上和身体上——他可以克服恐惧和技术上的几乎任何不足。真正的阻碍只有你自己和你的情绪——无聊、恐慌、沮丧、不安全感。你不能压抑这些的情绪,它们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是正常的,并且包括大师们在内,每个人都经历过。你能做的就是相信这个过程。一旦你进入加速回报的循环,厌倦的感觉就会一扫而空。反复接触之后,恐惧也会消失。挫折是进步的标志,是你的大脑正在处理复杂事物并需要更多练习的信号。这些不安全感在你达到精通之后都会转变成安全感。相信这一切都会发生,你就会让自然学习过程向前发展,而其他的一切也会步入正轨。一旦我们熟练了这一技能的某些方面,一般来说是我们比较容易掌握的方面,我们就会喜欢反复练习这个部分。我们的技能会因为我们避开自己的弱点而变得不平衡。这是业余爱好者的做法。为了达到精通,你必须采取我们称之为“阻抗训练”(Resistance Practice)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原则很简单——练习时朝着自己所有本能的反方向前进。失败有两种。第一种失败源自你从未尝试过自己的想法,因为你害怕或总在等待一个完美的时机。从这种失败中,你永远学不到东西,而且这种胆怯会毁掉你。第二种失败源自一种大胆的冒险精神。在这种失败中,你学到的东西远远多于你在声誉上的损失。反复的失败会让你的意志更坚强,让你清楚地知道该如何行事。我们从大约500年前就开始生活在一个艺术和科学相分离的可悲世界中。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中,主要关注事物是“如何”运转的。一般人则生活在表象的世界中,使用一些自己并不真正理解其原理的东西。正好在这种分离出现之前,文艺复兴发生了,其理想是将这两种形式的知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莱昂纳多·达·芬奇的作品至今还能让我们着迷,以及文艺复兴依然是一个传奇的原因。这种更全面的知识事实上就是我们的未来之路。你想尽可能多地学习各种技能,遵循环境指引你的方向,但前提是这些技能要与你最大的兴趣密切相关。你要像一名黑客那样,重视自我发现的过程,并做出最高质量的东西。你要避开遵循一条设定好的职业道路的陷阱。虽然你不确定这么做最终会将你引到哪里,但是你充分利用了信息的开放性,并且关于各种技能的所有知识都在你的掌握中。你会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以及要尽力避免什么样的工作。你在试错的过程中不断前进。这就是你度过自己20多岁的方式。你要在个人兴趣的宽松约束下,做自己学徒阶段的设计者。 你不是因为害怕承诺而一直徘徊不定,而是因为你要扩展自己的技能库和可能性。在某一刻,当你准备好要做些什么时,想法和机会自然会出现在你面前。到那时,你积累的所有技能都会被证明是无价的。你将会成为通过独特的、适合自己个性的方式将它们结合起来的大师。你可能会连续几年停留在某一个地方或想法上,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更多的技能,然后当时机成熟时,再转到一个略有不同的方向。思考我感觉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陷入未知,然后冲出未知,再进入到新的未知中。在这样的循环中,我们将会用之前摆脱困难的经验来挑战新的困难。有时候会感觉有些力不从心,觉得没有那么大动力去支撑自己学习,其实这可能就是在我们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眼前的困难逐渐变得简单。当我们解决了眼前的问题,重新开始挑战新的难题时,将会比我们在解决上一个难题的末尾时花费更多的精力。也就是说,我们从非舒适区慢慢走向舒适区,然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非舒适区。这种未知的感觉会让我们感觉不适应,所以才会让我们感觉有些吃力。在开始进入一项全新的领域,或者是准备着手解决一个新的难题的时候,我们可能更需要的是一份毅力而不是全凭借一腔热血。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坚持。度过前期的陌生阶段后,到后面可能会更顺风顺水。就像是和一个人交朋友,我们总要有勇气迈出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往往不是出自对对方的喜爱而是勇气。在我学习编程的时候,我一开始是什么都不懂,不懂得去哪里找资源,也不知道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但我还是坚持每天写一定量的代码,看一些视频。可能不是针对某一种的编程语言,看的也一知半解,但是就是在我不断的坚持之下,我慢慢明白了应该以什么样的步骤去学习一门新语言、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以及应该去哪里解答我的疑问。这所有的一切,就是在学徒阶段时候的坚持所致。2022.11.07摘录达到精通需要一些韧性和与现实的持续联系。作为一名学徒,我们很难用恰当的方式挑战自己,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思考今天看的部分分析了导师在学徒之路上的作用。如果想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那么一位合适的导师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从导师那里可以获取到的不只是经过归纳总结筛错后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导师那里获得一定的反馈,这将帮助我们更快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避免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是,一位合格的导师并不能在这个领域中过于精通,否则他将无法激起我们的创造力。要知道,我们寻找导师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走得更远,而不是在导师的手下一直吃剩饭。我们总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然后超越巨人。今天的想法不是很多,感觉这一部分的内容不能引起我太多思考,就先记录到这里。2022.11.14摘录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这些负面特质——嫉妒、从众、刻板、自恋、懒惰、反复无常和消极反抗——每个人都多少有一点。但是在群体环境中,总会有人身上的一个或多个这种特质比较突出,从而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我们将这些负面特质称为“七个致命现实”。人们倾向于隐藏这些特质,不让别人看出来,最后因为某些让我们猝不及防的、伤害我们的行为,我们才察觉到他们的真面目。那时,处于震惊中的我们容易情绪失控,从而加重对自身的伤害,其影响可能会伴随我们接下来的人生。多维思维有两个基本要求:一、具备某一领域或学科的高水平知识;二、具备用新颖、原创的方式使用这些知识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你对你正在做的事情投入的感情会直接反映在你的工作成果上。如果你只用一半的心思去对待工作,不仅你的工作结果会很糟糕,而且你也很难到达你想要的终点。你要考虑,甚至暂时接纳和自身想法相反的观点,体会它们带给你的感受。你要将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观察持续一段时间,并有意识地阻止自己形成对其的看法。你要去寻找不熟悉的东西——例如,阅读那些你不熟悉的、与你所从事的领域不相关的或来自不同思想流派的作家的书籍。你要用尽一切方法打破自己常态的思维模式和你自以为已经知道了真相的感觉。我们的大脑总是急于去概括事物,并且这种概括常常以最少量的信息为基础。我们会快速形成一个与我们之前的观点一致的观点,我们不太会去注意细节。我们觉得自己有无限的时间来完成工作,这种感觉对我们的思维有着潜在的不利影响,会让我们的注意力和心思变得分散。如果我们缺乏紧张感,我们的大脑就很难到达高速运转的状态,各种想法之间也不会产生联系。为了增加紧张感,你必须让你的工作有一个最后期限,不论实际要求如此,还是你自己去添加。当到达终点的最后期限到来之时,你的思维会上升到一个你需要的水平。你的想法会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你不会有时间去沮丧。每一天对你来说都是一场高强度的挑战,每天早上你都会带着原创的想法和联想醒来,这会不断推着你前行。思考其实我觉得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想尽办法去克服那些负面特质,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自己的负面特质。只有认识到自己的这些弱点,才能在精进过程中去有目的性地克服。然后就是所说的多维思维。我觉得第一点是重中之重。我今天去图书馆看了一些很有专业性的书籍,有的方向是我很感兴趣的,比如说信息论、航空航天之类的,但这些就需要很好的数学基础。,没有数学的基础根本读不懂那些专业性的知识。所以在进一步进行思维发散之前,我们更需要让自己有一定量的基础知识的储备。在那之后,我们不能局限于用惯性思维去思考这些事情,而是需要将视野打开,去广泛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样能够使我们在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找出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一定的紧张感,就好像考试前两天是复习效率最高的时候一样,我们需要在一定压力下才能正视当前事情对于我们的重要性。2022.11.16摘录要想创造一件有意义的艺术作品,或做出一项发现或发明,需要严格的自律、自我控制和稳定的情绪,还需要你对自身领域的各种表达形式了如指掌。在通往精通的各个时刻,我们都要保持高度的努力。每个时刻、每次经历对我们来说都是深刻的教训。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永远不要只做表面功夫。只要你和你的人生使命永远保持联系,你就会在不经意间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精通不取决于天赋和才华,而取决于投入到某一知识领域的时间和专注程度。你要确定你的脑力和心理优势,并发挥它们的作用。要达到精通水平,需要长时间的专注和练习。如果你无法享受工作的乐趣,并且需要一直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你就无法达到精通。你必须深入探寻自己的内心,去了解自己身上独特的优势和劣势,尽可能地做到实事求是。了解自己的优势,你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依靠它们。一旦你朝着自己优势的方向开始,你就会获得动力。你不会为惯例所负累,也不会因为必须要去学习违背自己天生倾向和优势的技能而被拖慢速度。这样,你的创造力和直觉力自然而然就会被唤醒。人的身体具有潜在的生理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在一些令人激动的时刻释放出来,从而将大脑提升至更高的专注程度。通过在大脑中建立连接来掌握复杂技能的能力,是数百万年进化的产物,也是我们所有物质和文化力量的来源。思考书本最后的部分感觉是在刻意强调天分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虽然说也分析了例如达芬奇、莫扎特、爱因斯坦等名人的成功事例,详细阐述了他们在成功过之前所付出的努力远比天分要多得多,但是感觉是稍微有点脱离现实了。不过书中讲的道理我还是比较认可的。致使人成功的因素往往是自身的诸如自律、坚韧、专注这样的品质,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这些品质往往都会将我们引向更高层面的人生 。书的后两章着重讲述了如何培养创造力,或者说如何激活我们原有的却被压抑的创造力。对于这部分而言,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学徒阶段去扎实地储备更多的知识,从而在以后的创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使用的游刃有余。就像塞萨尔·罗德里格斯一样,在作战时能够出于本能地将曾经学到的基础知识使用并组合起来,熟悉到甚至自己都丝毫没有察觉。“通过在大脑中建立连接来掌握复杂技能的能力,是数百万年进化的产物,也是我们所有物质和文化力量的来源。”这句话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正如书的开头所说的,所有尝试与这种进化成果相对立的想法都是愚蠢的。我们必须去顺从自然进化出来的学习的机制来进行学习,这样才会使我们的学徒生涯收获更多。结语本书为畅销书《权力的48条法则》的作者罗伯特•格林的又一力作,通过分析生物学家达尔文、画家达•芬奇等16位历史上的大师的生平,揭示了使他们成功的特质和普遍因素。作者萃取了这些古今大师们的智慧精华,并将之转化为普通人也能用的37项策略,帮助读者在面对择业等重要人生选择时,不仅有方向、不迷茫,还能释放内心的激情,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进而更好地掌握现实及自我,实现理想人生。2022.11.16日结束阅读
博客主页 CHI's blog 今春不见桃花
闽ICP备2022003806号 闽公网安备35012102500456号 本站由又拍云提供CDN加速/云存储服务 本站已运行 280 天 15 小时 6 分 自豪地使用 Typecho 建站,并搭配 MyDiary 主题 Copyright © 2022 ~ 2023. CHI's blog All rights reserved.
打赏图
打赏博主
欢迎
搜 索
足 迹
分 类
  • 默认分类
  • 相册
  • 随想录
  • 技术向
  • 读书笔记